歷史沿革

 

 

民國八十二年世界新聞傳播學院為深化人際互動基礎研究,設立了台灣首創、也是唯一集社會學與心理學合一的新學系

本系由三位專任教師創系。首任系主任為羅燦煐博士,首屆招生50名學生。其後數年,在兩個學科的合作架構上逐年增補專業師資,並致力開拓實務應用領域,陸續奠定媒體、性別、婚姻家庭、犯罪防治、助人專業等基本課程主題。民國八十五年,社會心理學系改隸新成立的人文社會科學院,學術研究的方向與定位更加明確,招生情況穩定良好,辦學績效受到肯定,民國八十六年奉准增班,每年招生增為一百名,成為四個年級、八個班級、四百名學生、八名專任教師規模之科系。

民國八十八年由謝靜琪博士接任第二任系主任。本系因應社會需求、師資專長、學生興趣,根據多年發展狀況進行課程結構的調整定位,在社會學與心理學的學科基礎上,建立性別研究、助人專業、工商組織、婚姻家庭、媒體文化、偏差行為與犯罪問題等六大應用取向,期以培養學生以科學之態度與訓練,對現代社會與心理現象觀察、思考、批判、反省與實踐。

隨著研究與教學成果的穩定發展,本系為使學科合作能落實為人才培育,申請成立研究所獲准,於民國九十一年開始招收碩士班學生,同年並由邱天助博士接任第三任系主任。期間辦理二次「社會學與心理學對話」研討會,並致力推動兩岸及國際交流的管道,開啟更豐富的學術對話機會。兼具大學部與碩士班的社會心理學系,陸續補充社會學與心理學的專業師資,一方面在既有基礎上發展,一方面也努力開創新局。在數年之間,教師的編制員額及研究能量均達到相當規模,本系於民國九十四年試行碩士班學科分流機制,實施區分社會學、心理學的專長教學分組,期盼研究生於理想言談情境中對話,以跨越科際領域、探求知識的可能性。

民國九十六年由孔祥明博士接任第四任系主任,賡續歷任系主任的系務規畫,確立堅持學術本位、延伸應用領域的設系原則,除將「社會學與心理學對話」推動為兩岸相關學界的跨學科對話,也積極完成「社會心理實驗室」的設置,為全系師生打造更優質的研究環境。另外,因應系所師資結構變化,重新規畫系所專長為婚姻與家庭、媒體與文化、偏差行為與犯罪防治、工商組織、助人專業等五大應用領域。

民國九十九年由張思嘉博士接任第五任系主任,期間辦理二次「社會學與心理學對話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邀請學者包含以色列、美國、德國、日本及中國大陸,積極拓展社心系與國際接軌。為因應少子化之衝擊,規劃自103學年度起,碩士班招生採不分組,以期發展更多元化之學生特質。

民國一○三年八月,由詹昭能博士接任第六任系主任。除了持續加強社會學與心理學科際整合的教學與研究,為因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挑戰,特別從課程與教學方面強化理論與實務的銜接。另外,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系務會議決議,109學年度起取消高年級社會學與心理學教學分組,並重組課程為四大學群:社會創新與社區發展、工商與人資、助人專業(含犯罪防治)與文化與數位傳播,藉以展現本系特色發展的決心與魅力。

民國一○九年八月,由江巧如博士接任第七任系主任。109學年度成立「社區創想研究中心」,並促成人社院開設「基礎影視製作」與「劇本識讀」兩門傳播課程。期間辦理2022年「社會學與心理學的對話:後疫情時代的新生活挑戰」學術研討會,以促進學術交流與推動社會實踐。

民國一一一年八月,由張志堯博士接任第八任系主任。本系現聘有十名專任教師,包括教授三人、副教授五人、助理教授兩人。在學之大學部學生350人(不含延修生),碩士班研究生17人。112年8月的統計資料顯示,本系畢業生總計已有2406人取得學士學位,以及86人取得碩士學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