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師
年度 | 教師姓名 | 論文名稱 |
110 | 許詩琪 | 再造心/新故鄉:地方依附之歷程模式及其前因後果之探討 |
109 | 曹家榮 | 重組社群媒體世代的政治與社會參與:娛樂化、演算法與異質行動者 |
江巧如 | 認知地圖中的地標、路徑與地圖表徵 | |
107 | 張思嘉 | 穿越螢幕愛上你: 手機交友App中介之親密關係的發展歷程 |
曹家榮 | 數位時代的社會科學:跨領域研究的「實作/協作」如何可能? | |
106 | 黃聖哲 | 儒家倫理的行動結構 |
105 | 黃聖哲 | 台灣民間宗教信仰者的行動邏輯 |
104 | 江巧如 | 觀點取替對空間認知的影響 |
103 | 江巧如 | 左右空間關係訊息的本質:幾何或非幾何定義 |
102 | 張思嘉 | 夫妻新倫理:當代華人婚姻關係中角色義務及其影響 |
江文慈 | 情緒表達的世代差異:多重脈絡的分析 | |
江巧如 | 語言與參照點效應對兒童理解左右空間關係的影響 | |
黃聖哲 | Oevermann 宗教社會學研究 | |
101 | 江巧如 | 兒童對左右關係訊息的使用 |
98 | 江文慈 | 人際情緒表達矛盾的心理探究 |
97 | 黃聖哲 | 布爾迪厄的藝術社會學研究 |
江巧如 | 角度訊息在空間形狀表徵中的角色 | |
96 | 孔祥明 | 外籍媳婦與台灣婆婆互動關係之探討 |
蘇碩斌 | 享樂式觀光的壓抑與發達:戰後臺灣的大眾休閒 | |
江巧如 | 幾何空間模組再探 | |
張思嘉 | 華人自我的基礎性與應用性研究:社會取向與個人取向的觀點- (子計畫十)自我與婚姻早期適應:華人自我四元論的檢證 |
|
江文慈 | 人際互動中的情緒表達壓抑之研究 |